X

当前位置:四季之道 > 夏季养生 > 生活有道丨端午&芒种,时逢双“节”该如何度过?

生活有道丨端午&芒种,时逢双“节”该如何度过?

发布时间:2019-07-12 23:30:50

0

     今年的芒种,是端午前一日,过了芒种,便是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”的梅雨天了。


芒种
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1.48.png

      “芒”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, “种”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。“芒种”二字谐音 “忙种”,民间也称其为“忙着种”,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。

    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。”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2.09.png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2.34.png

养生:

    谚语云:“芒种夏至天,走路要人牵;牵的要人拉,拉的要人推。”短短几句话,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--懒散。芒种时节正值三之气,主气少阳相火,客气厥阴风木,还应注意防暑防上火,防止皮疹,麦粒肿,腮腺炎等的发生。


清暑祛湿,内外兼顾

      “芒种”节气时正是梅雨时节,雨水增多,天气潮湿,中医认为湿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其性重浊粘滞,易阻遏气机,使人四肢困倦,萎靡不振,使疾病缠绵难愈。“暑令湿胜,必多兼感”,就是说夏季湿气很容易乘虚侵入人体,引起中暑、腮腺炎、水痘等外感疾病。    

     因此清暑祛湿显得尤为重要。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、金银花露、菊花茶等以清热解暑,同时忌食油腻、酸腥、麻辣食品。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3.04.png

愉悦畅达,静心宁心

      自“芒种”开始的夏季,在精神调养上也需顺应大自然的规律。

     “芒种”时风火相煸,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,此时要调适心情,保持舒畅愉快,胸怀宽广,神清气和。在这个万物繁盛、草木葱茏、孕育果实的季节,切忌大悲大喜,恼怒忧郁。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4.36.png

      “暑易入心”,夏季是养心的季节,保持心境平和,宁静畅达,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,以免伤心伤身伤神。气机得以宣畅,通泄得以自如,才能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冠心病、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。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5.07.png

1. 适当晒太阳,祛除湿气,但避免烈日下久坐久立,防止中暑,出门可携带遮阳伞。

2. 少食辛辣油腻食品防止上火,忌过食生冷寒凉中伤脾胃,可适当食用新鲜果蔬。

3. 晚上尽量少熬夜,中午可适当小憩。

4.粽子的主要食材为江米。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,且具有一定的收涩作用。脾胃虚寒且自汗的人可以适当服用。糯米粘性较大,糯米淀粉中大分子支链淀粉占80%以上,比起普通大米消化较难,所以粽子虽好,也不要贪吃哦。此外平素体质湿热之人也要少食,容易助热生痰。


芒种养生坐功

“坐功”方法:每日凌晨三至七点,立正仰身,双手向上托捧,向左右用力,各5—7次,平心静气,然后牙齿叩动36次,调息吐纳,津液咽入丹田9次。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5.28.png
可治:腰肾类疾病、体虚、咽干、心痛、眼珠发黄、肋间疼痛、糖尿病、心悸健忘、上吐下泻、腰酸腿痛、心烦、头颈酸痛、面红耳赤等症。


艾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方法:灸足三里,中脘穴。
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6.09.png




“端午”是仲夏的开端,自先秦以后,人们普遍认为,五月五日,为不吉之日即恶日,天气燥热,虫蛇繁殖,于是,人们在这天插菖蒲、艾叶以驱鬼,薰苍术、白芷、喝雄黄酒以避疫。自此,端午成为夏日不平凡的一天,先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过端午,并将其记录在册,一辈辈传承至今,也庇佑后世子孙,安康!


端午安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习俗

1. 扒龙舟: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。“龙舟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穆天子传》卷五:“天子乘鸟舟、龙舟浮于大沼。” 扒龙舟历史悠久,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。龙舟竞渡分为请龙、祭龙神、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。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,先要请龙、祭神。祈求福佑、风调雨顺、去邪祟、攘灾异、事事如意。在湖北屈原的家乡秭归,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。


2. 挂艾草:人们把插艾草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。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,既可制艾绒治病,灸穴,又可驱虫。五月艾含艾油最多,所以功效最好,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此外,菖蒲的叶片也具有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功效。


3. 拴五色丝线:在端午节节这天,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  邪。传统之俗,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,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,自五月五日系起,一直至七夕“七娘妈”生日,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。 还有一说,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,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,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、疾病冲走,谓之可去邪祟、攘灾异,会带来一年的好运。现已发展成长命缕、长命锁、佩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,制作也日趋精致,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。


4. 打午时水:午时水,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。“午”是阳性,古人认为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,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,所以端午当天有打“午时水”的说法,用来煮饭、烧水、煮汤,具有辟邪、净身、除障的效果。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,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。有谚语道:“午时洗目,明到若乌鹙”。


5.端午酒:端午酒是指用菖蒲、艾叶泡制的酒,或者雄黄酒。端午这天饮这样的酒可以辟邪、驱虫。不仅大人喝酒,在小孩面额上还要蘸上雄黄酒写上个“王”字,以避邪祟。此外,家家户户要置办“五黄”,即黄鱼、黄鳝、黄梅、黄瓜和雄黄酒。雄黄是一味中药,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,民间有:"饮了雄黄酒,百病都远走"的说法。而黄鱼、黄鳝、黄梅、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。


6.端午食粽: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。粽子属籺的一种,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。籺有很多品种,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,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。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、馅料和箬叶(或柊叶),花样繁多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风味,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

      南北朝时期,就出现了杂粽,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等。到了唐代,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形、菱形。宋朝时,已有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明清两代,粽子成了吉祥食品,相传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,在赴考场前,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“笔粽”,样子细长很像毛笔,谐音“必中”。今年端午正逢高考,不知道家家户户的考生有没有吃“笔棕”呢?高考加油!


7.端午采药: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,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,端午遍地皆药。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,药性好,才于此日形成此俗。中国各地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理念。民间俗语对此也有反映,如“端午节前都是草,到了端午便成药”。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8.29.png

吃糯米粽子,养胃清火!

     传统的粽子主料是糯米加大枣,粽叶一般都用苇叶。中医认为,糯米味甘、性温,入脾、胃、肺经,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,适量食用有益健康。而苇叶有清热解毒的功能,经过长时间的蒸煮,粽叶内的有效成分可与内馅部分的营养融为一体,相得益彰,增强粽子的补益功效。大枣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。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莲子,可以健脾除湿;加些小豆,可以消肿。

你会包粽子吗?

屏幕快照 2019-06-10 19.49.16.png
1、取一片宽大的粽叶,卷成一个圆锥状;
   2、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;
   3、上部的粽叶向下折,直到完全盖住开口;
   4、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。
   5、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。

      每年端午节,我们都会吃粽子,可是外面买的粽子怎么都不如家里老人亲手包的“有味道”。南方三角粽,有咸、甜两味组成。咸粽子有:火腿粽子、鲜肉粽子、蛋黄粽子等,甜粽子有:红豆粽子、蜜枣粽子、白粽子等。一起来学习包粽子吧!

END


线上课堂更多>>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--中医传统导引法--五形功之火形功

本次更新的捐款数据为:2024年05月

本年度捐款总额:

323331.46

本月捐款总额:

0

捐赠人 捐赠金额 捐赠项目
爱心网友RMB446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生命美学崔茜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赵婷儿RMB2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远东机床~沈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无为RMB7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Teacher.李RMB0.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侯任重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妙音行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国平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李明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气派RMB1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王海杰RMB5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在风中RMB1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渡桥RMB52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冰小冰RMB23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吴志红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蔡玉兰中医诊所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郁郁红花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方太增RMB20.00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
捐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