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发布时间:2019-07-12 22:59:24
181次
“情绪中暑”又称“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”,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%的人在夏季会发生“情绪中暑”,常发生在气温高于35度,日照多于12小时,湿度大于80%时。
主要表现为:心烦意乱、疲劳困乏、无精打采、思维紊乱、食欲不振、记忆力下降、心悸胸闷、焦虑不安和急躁易怒等。而烦躁,是它最核心的表现。
那么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呢?
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。”越是天热,我们越要心静,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。不要生闷气,遇到不顺心的事,要学会情绪转移,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、一片蓝天等,平静一下心情。
睡眠不足,心情会变得急躁。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,通常情绪也不稳定。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,此时,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(能量),如果不睡,能量无法被贮藏,就会肝盛阴虚,阴阳失和 。
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,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不仅能防暑,还能增进食欲。注意多饮水,以调节体温,改善血液循环。多进食“清火”的食物和饮料,如新鲜蔬菜、水果、绿茶等。
日常生活中,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,让呼吸均匀有序“气”自然就会“和”“气”顺了,转化为足够的能量,身心舒展放松“心”自然就平静了。
为避免由持续高温气候产生的心理障碍,心理上的自我疏导和调节是至关重要。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:
首先
要充分认识到自然气候的复杂性,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。当自己感到特别烦恼时,应及时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,多与家人及好朋友沟通,必要时寻找心理医生排解心理压力。
其次
合理安排饮食,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。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,不能等渴了再喝水,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。另外,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,应适当喝一些盐水。同时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,如鱼、肉、蛋、奶和豆类。另外,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,如西红柿、西瓜、苦瓜、桃、乌梅、黄瓜等。关于冷饮,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。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,消化系统受到影响,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。
其三
在外出时,要做好防晒工作,戴太阳镜、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,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。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,或使用披肩,戴遮阳帽。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,要准备好防暑药品,如藿香正气、十滴水、仁丹等。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,尽量不要呆在户外,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。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,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