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糯米补脾胃益肺气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,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,糯米是补脾胃、益肺气之谷。糯米味甘、性温,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,滋养脾胃。早春天气乍暖还寒,容易亏损胃气。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,除了糯米有粘性,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,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。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。此外,糯米还含有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、烟酸等丰富营养,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。
124次
民间有句谚语:“春吃芽、夏吃瓜、秋吃果、冬吃根”。春生万物,气温由寒转暖,这个季节,芽类蔬菜肥硕鲜嫩,可以促进升发,应顺应时令,多吃绿豆芽、黄豆芽苗、豌豆芽苗、韭菜苗、香椿苗等。其中,被古人称为“种生”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,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。而且,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,有利于肝气疏通、健脾和胃、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“燥热”。
170次
食疗文化源远流长,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饮食方法。俗话说: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食补与药补相比,食补既方便又实惠,而且副作用更是小于药补,所以食补在现代人们饮食调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3从饮食方位看“食” 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位置的不同,气候寒热温凉是有区别的。如《素问•五常政大论》说:“天不足西北,左(北方)寒而右(西方)凉,地不满东南,右(南方)热而左(东方)温……地...
114次
《厚生训纂》云:清晨食白粥,能畅胃气生津液。空心茶卯时酒申后饭宜少。饮茶者宜热宜少,不饮尤佳,久饮去人脂,下焦虚冷,饥则尤不宜,令不眠,惟饱食后一二盏不妨,最忌点盐空心饮。
262次
眼前暑气未消,远方夜风渐凉,今日立秋。 今天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——立秋。立秋虽然意味着秋天的到来,按照“热在三伏”的说法,加上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言下之意: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。 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此时养生,应以养收为原则。 秋季养生宜“收”不宜“散...
49次
《黄帝内经》说: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;逆之则伤肝,夏为寒变,奉长者少。“发”指发散;“陈”指陈旧。《黄帝内经》没有把万物发芽的叫发新而叫做发陈,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。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,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。 那么立春之后吃芽菜(绿豆芽、黄豆...
177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