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发布时间:2024-09-23 11:28:11
29次
Autumn
Equinox
秋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第四个阶段。今年的秋分为9月22日。
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,因此“秋分”中的“分”字,既有平分昼夜之意,也寓意着秋季被平分为两半。
随着秋分的到来,北半球逐渐进入昼短夜长的季节,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气温逐日下降,标志着凉爽的秋季已经全面到来。
“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。”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
“秋分,八月中。解见春分,分者平也。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 ”
这一天不仅昼夜平分,还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此时,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秋季,过了今天,秋将与我们渐行渐远,凛冽萧瑟的冬季要来临了。
在秋分节气,民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。
吃秋菜
在岭南地区,秋分时节有吃秋菜的习俗。这里的“秋菜”通常指的是野苋菜,当地人称之为“秋碧蒿”。人们会在秋分这天采摘野苋菜,与鱼片一起熬汤,称为“秋汤”。喝秋汤寓意着祈求家宅安宁、身体健康。
送秋牛
送秋牛是指送秋牛图的习俗。在秋分时节,人们会制作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的“秋牛图”,这些图通常由民间善言唱者送到各家各户。送图者会即景生情,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,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。这一习俗既是对农事活动的重视,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。
粘雀嘴
秋分时节,为了防止麻雀等鸟类破坏庄稼,一些地方的人们会按习俗做米糕或汤圆。这些糯米制品除了自家食用外,还会特意多做一些没有馅儿的糯米圆子,用竹签串上插在田间地头,称之为“粘雀子嘴”。寓意着用糯米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,使其无法偷吃庄稼,确保粮食收成。
秋分时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民俗活动。例如,在一些地区会举行拜神活动,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;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丰收庆典,庆祝秋季的丰收成果。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,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
【一候】
雷始收声
【二候】
蛰虫坯户
【三候】
水始涸
秋分节气有三候,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:
一候 雷始收声:秋分后,阴气渐盛,雷声逐渐消失,不再轰鸣。
二候 蛰虫坯户:天气转凉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用细土封住洞口,以防寒气侵入。
三候 水始涸:由于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减少,部分沼泽和水洼逐渐干涸。
秋
分
Autumn
Equinox
精神调节
秋分时节,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日照的减少,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、抑郁等“悲秋”情绪。因此,精神调节尤为重要。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是秋季养生的关键。可以选择登高望远,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,让心胸开阔,不良情绪自然消散。此外,打坐、冥想等方法也有助于调养心神,保持内心平和。
饮食之道
秋分后的饮食应以温和清淡为主,注重滋阴润肺、生津润燥。适当多吃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等酸味甘润的食物,以及蜂蜜、银耳、百合、核桃、芝麻、红枣等滋润之品,可以有效预防秋燥带来的不适。同时,要少吃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,以免耗伤肺气。秋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,但需注意适量,避免过分滋补,特别是脾胃虚寒者,应忌食生冷食物。
养生宜忌
宜: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;适量运动,增强体质;多喝水,保持体内水分充足;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。
忌:经常熬夜,过度劳累;大量运动,出汗过多;暴饮暴食,辛辣油腻;过度贪凉,忽视保暖。
图片来源 秀米
起居之道
秋分后,随着气温的下降,起居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。要早睡早起,以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、阴气渐盛的规律。晚上尽量在十点前入睡,早晨可适当早起,进行户外锻炼,有助于阳气的生发。此外,要注意保暖,特别是头、腹、足三个部位,避免受凉引发疾病。
运动之道
秋季养生宜动不宜静,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调养肺气,改善脏腑功能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但运动量不宜过大,以防出汗过多,耗损阳气。可以选择慢跑、快走、登山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有氧运动,这些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,又能达到收敛心神、防止疲乏的效果。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劳累。
总之,秋分节气是自然界由热转凉的重要节点,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。通过合理的精神调节、饮食调整、起居安排和运动锻炼,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,保持身心健康。还可以通过艾灸如下穴位进行调理
百会穴
关元穴
足三里穴
功法养生
坐功方法:每日丑、寅时,盘足而坐,两手掩耳,左右反侧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咽液。
秋分八月节坐功图
可治:风湿积滞胁肋腰股,腹大水肿、膝膑肿痛、膺乳气冲、股伏兔[骨行]外廉足跗诸痛、遗尿失气、奔响腹胀、髀不可转、腘以结、[月端]似裂,消谷善饮、胃寒喘满。
生活道公益基金是由王成亚先生(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儒释道医药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;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:中医传统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)倡导发起,爱心人士仲跻和先生捐助,于2018年10月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支持和管理下正式设立。
生活道公益基金致力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健康保健文化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提升群众健康素养,愿百姓群众能生活有道,健康快乐。
扫描左侧二维码
为全民健康助力